寻觅生命中的那一片浅草......

管和理

之前总是觉得自己不太懂管理,但当我们把管理拆为管和理两个方面,那前面也不是完全不懂^^,虽然说管理就是管「人」和「事」,但实际环境是错综复杂的,怎么做,怎么运用,里面有很大的难度,尤其是人。

我认为自己担任管理岗位以来,直到2014年,都是以理为主,运维同学的成长都挺好,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去培养。

另外,大部分时间都不是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,是一直和大家奋战在第一线的好基友。

  • 创造条件,提供支持。2014年前,部分运维同学能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出目前部门日常工作存在的问题,并能自发地去进行优化,这时我们要做的,就是看他需要什么支持,需要时间,那可以把他身上的部分工作安排出去;在需要提供其他部门提供支持时,则和其他部门打招呼,请求他们提供支持。这时也需要多关注进度,看看会不会有什么困难,如果有,则和他们一起思考,寻找解决方法。
  • 给方向,部分动手能力很强,但总结思考问题能力有欠缺的同学,可以给他指定一个方向,让他去研究、实施
  • 给足够的空间。这种自我驱动的同学,一般都比较有想法,他们有自己想做的事情,那么就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做,去发展。但也尽量保证是跟工作相关的,如果和直接工作关联不是特别大,那至少也应该是给大家开阔视野的东西。

这里应该是2014年之后了,令我困惑了很长时间:

  • 对事情的理解,新人表现出来的是好多事情都只是知道,不会去理解事情背后的原理,本质
  • 进度,经常有拖延现象
  • 对技术没有追求,不太关注自身的成长

最后,招靠谱的人是多么重要!另外,回头看之前看的《大败局》、《激荡三十年》丛书,那时可能只能作为故事书,如果放在现在来看可能会比较合适,现在估计能将它作为公司,组织决策方面的教材吧,现在也可以重温一下。

从学游泳总结出来的

  • 适应环境。我们是陆上活动的,刚下到水里,很容易紧张,严重的会恐惧,害怕会淹死,在水底下,我们一般是闭眼的,什么都看不到,所以会恐惧。这时如果有一副泳镜,让我们可以看清楚周边,那么将会极大地减少恐惧。我们的导师制,比较开放的环境,我想也起到了一副「泳镜」的作用。
  • 快速入门。可以先学下潜水,仰泳、狗仔式,让他先入门,获得一定成就感。工作上,我们也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任务,使新人尽快融入进来。
  • 模仿观察。身边很多会游的人,观察下,看看大家是怎么游的。
  • 传授技巧。告诉他手脚的关键动作,还有如何换气。
  • 实践、沟通。勇于尝试,不要害羞,游了之后,有疑问,赶紧找人沟通,大家都愿意分享的。

Zimbra:更新收件人地址栏的提示

我们遭遇的问题

我们用的是Zimbra系统,大家在发邮件的时候,收件人地址自动完成,有3个地方来做

  1. GAL:全称是Global Address List,就是全局地址列表,这个优先级更高一些
  2. mailbox ranking table,这个存在于各个账号中,当你在填入收件人的时候,选择了其中一个地址,那么这个地址就会缓存在这个table中
  3. 个人邮箱中的「联系人」

当某个账号修改了姓名,在发邮件的时候,在地址栏输入地址,显示的姓名还是旧的,这时需要处理上面所 列的3个地方

解决办法

更新下GAL

将LDAP的信息同步到GAL,其中zimbra需要根据具体的设置来修改,默认就是zimbra或者InternalGAL

zmgsautil forceSync -a galsync@example.com -n zimbra
zmgsautil fullSync -a galsync@example.com -n zimbra

更新GAL这一步实际不是必须,因为系统会每天同步一次的,假设你是修改后一天之后才发现还是就的,那么这里就不需要这一步,具体可以去后台看看,或者命令行也可以,不过我没有去查命令怎么看

配置 -> 域名 -> 齿轮图标 -> 设置GAL

Clear mailbox ranking table

这是要逐个清理的,也就是你有100个账号,那么你就要遍历100个账号去处理

for i in `cat  /tmp/all_account.txt`
do
    echo $i;zmsoap -z -m $i RankingActionRequest/action @op=reset
done

# 上面每处理一个账号都会返回如下信息
<RankingActionResponse xmlns="urn:zimbraMail"/>

其中all_accout.txt的格式是

user1
user2

联系人

如果执行了这个操作,显示的还是旧的,那估计是该账号的「联系人」里保存的是旧的了,此时只能让该用户自行修改「联系人」中保存的信息了

其他知识

  • GAL的信息是来自galsync@example.com这个邮箱账号,登录进去可以看到,不建议直接修改这里
  • 检查GAL,就是看我输入user,那么GAL会返回什么给我
zmmailbox -z -m user@example.com autoComplete -v user

近期败的MAC配件

 

自从入了Mac这个坑,首先是买了一些软件,早2个月开始败硬件。

以前用Thinkpad时,喜欢加多一个外显,左边看,右边码字,爽。而换了RMBP后,发现普通外显接上去后,由于不是视网膜屏,太模糊,一左一右,落差太大,只能放弃,水果家的显示器是5k的,是视网膜屏,但价格要去到7000,太过感人,只能放弃。

忘记是怎么得知Dell P2415Q的了,Google一番,发现它支持Mac的高清显示,虽然它是4K屏,但接入RMBP的时候,并不是用4K的分辨率,实际分辨率是1920 x 1080,相当于2K。本来想按照以前Thinkpad那样来用,同时使用2个屏幕,但发现15寸和24寸的差距太大,最后放弃RMPB的屏幕,改为只用P2415Q,RMBP直接合盖使用。


下面列一下败的配件:

  • Dell P2415Q,找公司的IT供应商拿的,3000元
  • Magic Trackpad 2,淘宝,428元,苹果官网查不到保修
  • Magic Mouse 2,咸鱼,350元,苹果官网查不到保修
  • CoolerMaster烈焰枪 侧刻版 红轴 87键,京东,699元
  • 键盘腕托,淘宝,49元
  • RMBP支架,淘宝,89元

设置方面

  • 虽然键盘是win版,但苹果的偏好设置-键盘里就可以修改修饰键的功能,我把AltWin键互换了位置,机械键盘本身支持拔键帽,我把键帽的位置也换了
  • 另外参考HHKB,把Caps Lock改成了Ctrl键,Ctrl + f/b/n/p等移动、删除,爽到爆。
  • 另外用Karabiner把右边的Alt改为了Caps Lock

一些感受和问题:

  1. 刚开始接外显时,休眠后,桌面会乱掉,往左或者往右,例如外显只显示了Finder的最左边的一点点,要自己拉回,现在倒不会了,也没有额外设置什么
  2. Magic Mouse 2,一开始用不习惯,移动太慢,当把移动调快后,细微的定位又会有问题,但这些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消失,也不会有手酸的问题,但我觉得,有Trackpad的情况下,配一只普通鼠标就可以了,没必要用Magic Mouse 2
  3. 普通鼠标可以看看罗技的Master,600多,支持Mac的一些手势
  4. 现在想来,直接买P2715Q更好,27寸的,主要是在分屏显示的时候,可以多那么一点长度
  5. 为什么视网膜屏那么高的分辨率,显示的字体却不会小?原因就在hidpi,大概意思就是虽然分辨率高了,但Mac用4倍的像素来渲染一个字 ,这样就等于放大了字体
  6. Windows也有类似的技术,就是控制面板里的放大缩小,但部分软件支持得不好,会有锯齿,他们说win10对高分屏的支持会好些,详细资料可以Google hidpi

对了,我的RMBP是2014年中,15寸,顶配版,最后附图一张

IMG_20160625_131456

 

DevOps故障排除Linux服务器运维最佳实践

《DevOps故障排除Linux服务器运维最佳实践》,推荐下这本书,我没有仔细读,只是大概翻了下

  1. 作为入门级读物,是极好的
  2. 有指导原则,也有具体的方法
  3. 列出了常见的故障,以及排查方法,是一本手把手的教程

京东链接:DevOps故障排除Linux服务器运维最佳实践

2025年五月
« 5月    
 1234
567891011
12131415161718
19202122232425
262728293031